职业生涯规划——读《远见》

引言

今年而立之年将至,工作也竟有7年之久。这些年,换了几家公司涨了几次薪水,也别无其他成就。作为程序员,到了三十岁,难免都会有中年危机,或遇到职业瓶颈,我也不例外。2020年的一整年,我的状态比较低迷,对未来产生了怀疑和迷茫,但是好在及时调整,制定计划,培养习惯,算是暂时度过了那段时间。但是,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,还未有做过仔细的思考和规划——《远见: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》这边书在我的书单里吃灰了很长时间,不得不说此时正是阅读这本书的最佳时刻了。

三大职业生涯阶段

书中列出的3个阶段分别是:

第一阶段:加添燃料,强势开局
第二阶段:锚定甜蜜区,聚焦长板
第三阶段:优化长尾,发挥持续影响力

目前,我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55周岁、男性60周岁,而完成大学本科学业的时间,大概是在22周岁左右。所以,我们的职业生涯总长度平均至少有36年以上的时间(后续计算和陈述),而每个阶段大约为12年。

第一阶段:加添燃料,强势开局

在第一阶段里,职业生涯对初出茅庐的我们而言充满着未知和挑战。此时正是【蓄力】的好时候,我们需要想方设法去积累未来我们一定会用到的:职业技能、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,这也是作者所描述的职场燃料的3种最基本的形式。

针对职业技能

“1万小时定律”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成为卓越非凡的人,就必须付出坚持不断地努力,这也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

不断提升和加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,而职业技能不仅指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,还需要涉及到:

  • 与人沟通的能力
  • 建立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的能力
  • 帮助和求助他人的能力
  • 理解和连接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,也就是所谓的EQ

这些能力能够帮我们完成大部分的工作,即使从一家公司换到了另一家公司,这些能力依然通用,这也就是作者所描述的“可迁移的技能”。

针对工作经验

有人会说,工作时间长了,不就有了“丰富”的工作经验了嘛。实际上,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,都安稳地使用着相同的经验,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一直都没有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时,我们的工作经验都是和别人重复的没有意义的,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在职场中是没有竞争力的。

书中提到,如果你非常喜欢当前的工作和环境,但是又不想局限于当前的工作状态或者职位,不凡在完成“本职工作”的情况下,了解更多公司的情况,钻研某个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,并需要想方设法解决它们,为公司提升效率,带来价值。一个人在公司的价值,恰恰决定了他的职位和薪资。

所以,我们需要“预先”去掌握与职位还不是很匹配的工作经验,才有可能获得我们所渴望的职位。

针对人脉关系

“人脉关系可能是最有效、最耐用的一种职场燃料了”

人脉的重要性对所有人来说,都是不言而喻的。在职场中,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人:上司、客户、商业伙伴,还有同事,大家相互之间组成的职业生态系统,需要我们持续地去维护。

第二阶段:锚定甜蜜区,聚焦长板

根据前面的分析,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大约从踏入职场的12年后开始,此时的我们或许已经小有成就——不错的薪资、身居管理岗位,而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近一步呢?作者在这里抛出的观点是:锚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,这项工作还必须是有市场的,然后只需要将自己的热情和核心长板不断地提升和发扬即可!

在第二阶段中,有的人身居管理或独自创业,身兼管理职能,促使我们迫切地需要提升一些特定的能力,因为我们需要关注更多工作的细节之处,作者在这里提到了“技能冲刺法”,即以90天为一个循环,为提高某一项特定能力而进行周期性密集训练。不断地学习不仅能够完善自身的长板技能,还能增加多角度对工作的认识和思考,综合能力提现差异。

同时,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毕竟在第二阶段,人到中年,良好的睡眠、饮食和锻炼才是能够更好工作和生活的保障。

第三阶段:优化长尾,发挥持续影响力

职业生涯后期并不一定就得在压抑中被人遗忘,或在退休的那天遭遇突然打击。合理规划后的第三阶段持续的时间超乎想象,而且回报也相当丰厚,关键就在于主动对这一阶段进行永不懈怠的塑造。

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,不应该是只有等待退休这一条路,在过往的职业生涯所积蓄的职场燃料是我们一生的财富,此时的我们还可以作为工作顾问的形式存在。

总结

《远见》这本书将职业生涯划分为3个阶段,刷新了我之前对职业生涯的认知,有些人到了30岁的时候,都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,或遇到了职业瓶颈,我觉得可以读读此书,先沉下心分析一下自身情况,并进行职业规划,重新树立目标(甚至野心)。我觉得做事一定要有目标,不然就像一只无头苍蝇,飞到哪儿是哪儿,所做的努力之间毫无关联,劲儿都没往一处使,最后毫无成就也是在所难免的。
我每年年初都会为自己定好整年的目标,涵盖了工作、学习和家庭三个方面,前往不要忘记将家庭规划进来,因为要知道,其实我们努力工作的初衷之一不就是为了家庭吗。这里推荐阅读《平衡的智慧》这本书,学习因特尔CTO帕特·基辛格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优先次序的。
光定好计划还不够,所以每个月还必须制定OKR,将目标和工作内容细化,并在每个月月底进行总结,已经改进和加强做的不够好的部分。
善于使用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,目前我使用的是OffScreen记录手机的使用情况,以及清单类软件记录工作事项备忘,结合这两个软件我可以知道我每天都做做了什么,玩儿了多久手机,又有多少时间是用手机在工作的。掌握时间分布这一点非常重要,我们必须搞清楚我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,有多少时间是花在了没有意义的娱乐上面,当然如果工作时间超出了正常范围也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情,所以我们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,掌控时间,好好睡觉,坚持锻炼,劳逸结合,迎接未来的挑战!

打赏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