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读书心得

## 《养育男孩》 写这篇读书心得的时候,距离儿子的六月龄还有一周时间。我和妻子感谢上天赐给我们如此可爱的孩子,也开始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。 初为人父母,从宝宝出生地那一刻开始,无不督促着我们这些本来也还是“孩子”的人,突然转变角色,无条件地为了这个小生命,付出自己的一切。 未来虽然还很远,谁也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是个好父母,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,一起成长。 《养育男孩》这本书,有非常多的干货,我在书的许多地方都做了笔记,可以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,尝试能够理解和帮助我们的孩子。

父亲必须做的5件事

提前“触摸”孩子
抽空陪伴孩子
亲近孩子
放低要求
与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

家庭永远都应该被放在第一位。书中陈述了父亲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,所以不管工作轻松也好,真的很忙也罢,孩子需要父母(特别是父亲)的陪伴,而且应该在每个时间规划中,单独划出陪伴孩子的时间,多与孩子亲近和玩耍,才能是他健康快乐的成长。我们应该不仅仅是父母,更应该作为孩子最好的朋友之一。书中提到,有些儿童会患有ADD(注意力缺陷障碍),但有时候是因为父爱的确实而导致的。我们缺失应该与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。我在妻子做月子的时候,下班回家后,我都会主动帮助她清洗奶瓶,整理宝宝需要用的东西,在喂完奶后,拍拍嗝,然后再哄睡。这一套下来,是真的累人,照顾孩子的工作,完全不亚于社会上的工作,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所以也请体谅自己的妻子,也别把“挣钱”的自己,想的太伟大。

男孩与听力

男孩时常会出现听力障碍,这是由于咽鼓管堵塞引起的。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,当孩子不听话时,一定要弄明白他们是不是没听到你对他们说的话。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
我们在照顾孩子的头几个月就明白了一个道理,婴儿还那么小,他没有乖与不乖的分别,当他有需求的时候与我们唯一的沟通方式,就是哭,我们时常也会受不了无休止的哭闹,甚至还会发怒和抱怨,但你要知道,孩子哭闹一定是有他的原因的,父母应该多一些耐心,仔细观察,分析他是否有什么需求,或者是不舒服,找到原因后,为他解决问题或提供帮助,得到满足的小家伙,其实很快就会安静下来,过一会儿就喜笑颜开了。

字、词、句

在和孩子说话时,应高于他们的语言能力,但是只能高出一个层次。这样继续下去,孩子就能得到最大的提高。孩子喜欢这种游戏。所有人都喜欢交流。

干货,与点线面一样的道理。在教孩子讲话的时候,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。

尽早给孩子读书

我和妻子都觉得应该为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,而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以身作则,为家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,放下手中的娱乐电子设备,大家一起投身知识的海洋。

和孩子一起做些什么

当孩子长大后,会发现和父母越来越疏远,有的心里话只愿意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,对,父母并没有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之一。
我和妻子都希望,如果我们的儿子需要帮助,或是有心事的时候,在他的倾诉对象中,我们作为父母的,会是他不错的选择。
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,应该或多或少会觉得,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会非常的尴尬和脸红,久而久之就越来越不想和父母聊一些自己的事情了。
其实和孩子聊天沟通,打成一片或许并不难。
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,一起挥动,与此同时可以聊一聊,我们的过去,聊一聊他的未来。总之,别尴聊,做点什么,变玩儿边聊,就变得顺畅又有意思了。

自然结果和公正意识

自然结果和公正意识,是你教育孩子的两大工具。只要是有关孩子的事,就一定要和他商量再决定。你绝不能强迫十几岁的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。

我自己的父母是比较传统的强势的那种,但是我和我的妻子的想法与我们的父母相比截然不同。我们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,没有必要事事听命于父母。和孩子有关的事情,他有权利为自己做决定,尽管我们知道,有些决定大概率会有不好的结果,但是我们应该作为意见的提出者,而不是为孩子强行决策,其实如果真的有些小挫折,对他也是一种成长和锻炼,有时候真的不能太“溺爱”孩子了。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,能够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和为后果负责的勇气,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。

性教育

父母主动为孩子提供应有的性教育应该是十分重要的。
我们应该教给孩子分辨喜欢、爱和色欲的不同,并告诉他一些有关性的知识,让他远离不健康的性行为,避免伤害别人,也避免受到伤害。

总结

当有了孩子的那一刻开始,生活就开始不一样了。
孩子学着长大,父母开始真正地成熟。
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,我们应该学会倾听。
未来是美好而未知的,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❤️



## 《白说》 ### 起因 > 人生是一个围棋盘,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,也就是这个棋盘上点的子很少,不成势,随时可能被别人吃掉。另外人找书书是很难的,但是书找书是非常容易的,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,书会带着你去读书,当你读了足够多了,这个围棋盘上的子连在一起,那它就会成势,人生就成势了。

在阅读《白说》之前,已经读完了两本书,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在书中能够学到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的知识,或者说是干货。某天在逛B站的时候,看到了白岩松的一个片段,是关于对读书的看法(即上述引用),又从关联视频当中得知了《白说》这本书,就饶有兴趣地想去读一读。
我们这一代年轻人,应该都已经不怎么看电视了,就算打开电视,也都是听着声音玩手机玩电脑,而我一般打开电视就会转到新闻台,因为新闻台有说不完的话,也能顺便了解一下时事。

代序

我姓白,所以这本书叫《白说》。其实,不管我姓什么,这本书都该叫《白说》。

全书是作者整理总结了自己在各个地方的演讲稿所汇集的书,每个章节的最后还会附上自己的”读后感“,或者说称之为总结,个人觉得这体现了的一种严谨,既有助于读者的理解,还能让人拥有与作者交流的奇妙感觉。

这个时代,误解传遍天下,理解寂静无声。即便你的整体节目本是为他们说话,但其中的一两句话没按他们期待的说,责难照样送上。后面跟过来责骂的人,大多连节目都没看过,看一两个网上的标题或一两条情绪化的微博就开始攻击。

我基本赞同“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”这个观点,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利益点出发,会对观点有不同的解读,甚至即便是毫无敌意的,帮助ta的人,也性所难免会被责备,人性的成长需要漫长的时间,但是我对人性依然有种渴望和信心,希望每个人为自己的言行负责,宽以待人,严于律己。

做点无用的事儿

普京送的手机与法国人的度假

俄罗斯有一种手机是双面屏幕的,一面是普通的手机屏幕,另一面跟Kindle一样,是电子墨屏幕。因为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是很靠前的。

当一个民族持续二十多年都不读诗,甚至厌恶诗,把诗歌边缘化,你就知道我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。

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在这个娱乐至死,流量至上的时代,无数次地刷低下线,快消文化从眼前不停地刷新又不停地消失,没有什么能在人们心上留下印记。也很少能有时间,在某个夜里,放松心情,浊酒赏月,发出”青天有月来几时百? 我今停杯一问之“的感叹。我认为诗词和歌曲是相对应的,当它们与场景和心境相互碰撞产生共鸣的时候,就是最美妙的时候。

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

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你所期待的自己

因为无知所以读书,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无知,就应该读更多的书,或许理想中的自己,是一个”完美到无法触及“的人,但是读书真的可以武装人,让自己越来越接近那个期待的自己,因为我们会从书中汲取养分,有的是自己渴望的养分,有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养分。

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

八十年代的新闻专业,写导语讲究的是五个W:什么人(Who)、什么事(What)、什么时间(When)、什么地方(Where)、为什么(Why)

不仅仅是新闻专业,我认为凡事都可以遵循明确五个W的原则,这五个W能够基本确定一件事情的总体大纲,言简意赅,又能够从其中的任意一个点进行延展,锦上添花。

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

涉及道德的问题,不应追问人们“有没有道德”,更应该思考的是,我们的社会环境、相关的法律制度,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“可以展现道德”的时候。中国人不缺德,缺的就是让“德”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。

作者通过对比“交通事故交强险“和“扶摔倒老人被讹”两个事例分析“社会道德”问题,第一次看感觉角度和观点很新颖,也比较能接受。由此感悟:个人品德靠教育,社会品德靠制度。

今年我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我们批评政府、批评党、批评社会不够进步,是不是也该批评一下自己?每一个公民都没问题,都是党和政府的问题,谁说的?党和政府什么时候让你闯红灯?什么时候让你用散步的速度在街上开车并乱加塞?”

回想起自己大学的时候还是个愤青,会因为很多事情愤懑不满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看着祖国的发展和强大,一路有荣耀也有苦难,总来说,我的国,有我的家的感觉!尤其近期的新冠疫情,真的是举国之力救命于水火,大家也都很给力,配合和响应国家的号召,居家隔离减少外出,避免聚集性传染,徒增医疗负担。总体上,大家也是越来越团结的,或许我们的国家和政府还有很多不足,该说还是要说,同时,还是那句话“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”,我们也要改正个体的缺点,使社会总体的水平走上新的台阶,才是有益于整个名族的进步。

一味地宣传“大公无私”,鼓励“见义勇为”和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”,是扭曲的价值观。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,怎么会去爱别人、爱社会呢?反过来,只有当帮助别人成为自己的需求,而且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时,公益、慈善、爱才真正具备了推动的基础,而不是作秀。

请先爱己,及伴侣家人和朋友,再谈博爱。有些时候看着那些为了救助轻生的人,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的时候,真的是感到非常的惋惜。

好医生一定会开“希望”这个配方

三十年前的中国人,很多疾病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,现在的疾病,尤其是慢性病,大多是由营养过剩造成的。

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真的很快,特别是经济,快到很多其他方面都跟不上。三十年前,很多疾病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,现在的疾病,大多是由营养过剩造成的,一前一后,一个是因为食不饱,另一个是因为是太饱(吃太饱,就会闲地)。

尽管我爸两年后还是过世了,但是我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,安安静静地说:“如果遇上这样的医生,加上现在的技术,也许你爸的病就能治好了。”

作者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疾病去世,虽然他们遇到了一位好医生,但是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,所以非常可惜。
再谈谈如今,其实好医生还是会有,如今的医疗条件也好,但是医疗不是万能的,医疗也不是服务行业,患者真的别把自己当大爷,也没有包治百病,定能救活的医生,医疗只是为生命的延续增加可能,如果没有医疗,可能离死就更近了。社会,甚至制度应该给医疗更多的关注和庇护,严惩造成不良医患关系的始作俑者。

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

中国结束了挨打的时代、挨饿的时代,正在进入一个挨骂的时代。

为过去三十年在这块土地上成功过或失败过的人们,鼓一次掌。

还记得2019年的10月1日那天,我坐着很早的高铁回家。火车上,信号不好,虽然断断续续地看着祖国70华诞阅兵仪式,但还是会忍不住感慨如今的国富民强,周围也有很多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人拿着手机也在看阅兵。上学那会儿老师总是笑说(九零后)是带过的最差的一届,而九零后也开始抗上时代的大旗案首阔步,不畏艰难。
过去的70年了,在这块土地上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,而失败应该像成功一样得到正视和认可,允许失败才能够促进创新,才能够距离成功更近一步。
感谢过去,在这块土地上成功过或失败过的人们。

因此全世界很多媒体也在分析“为什么”。世界看中国的面孔,哪一张才是真的?事实上,如此错综复杂的面孔,就是世界看中国的面孔。未来十年,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,中国都将面临这样的世界环境。不适应吗?要适应。

中国现在面临着愈发复杂的外交环境,没办法做到邓小平爷爷说的“韬光养晦”。
外国现在看着我们所取得的成就,羡慕又不愿意承认我们的进步和强大。附和着老美诋毁我们以获取政治利益。他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,对于这些外行,要适应,用郭德纲的话讲就是,你正眼看他一下你就输了。(不包括应有的外交策略)

时间轴上的中国

我仔细研究过十七大报告,关键字是“民”,前半本是民生,后半本是民主。报告用两个章节探讨民主的问题,尤其在党建部分,有很多很棒的说法。
比如,在党章修改里面,“上级任命”这四个字没有了。请各位去思考,取消“上级任命”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?党建部分有这样一句话:将来我们的领导干部是由党委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,实行“票决制”。什么意思?这都是未来有关民主的某种粗框架模式的确立。
在十七大报告里,民主改革有了明确的时间表,叫“公民的有序参与”,先党内后党外,写得清清楚楚。我认为媒体在传播十七大报告的过程中是失职的,只强调了民生,几乎没强调民主。有关民主的报道也忽略了实现路径。

中国的民主需要一写时间,就像市场经济体制的到来,它可能会迟到,但它迟早会来到。
我相信中国的民主也一定会具有我们中国的特色,和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需要的。

有人说应该控制互联网上的谣言,务必谨慎,并合理合法。正如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细胞,谣言被消灭了,真理也就跟着消失了。

所有事情都是物极必反,具有两面性的。我原本觉得,互联网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,应该执行彻底的实名制,但是在某些时刻我们又希望通过匿名发声,想想着实还有些矛盾和悲凉啊。不过所谓言论自由都是相对的,从2019年的香港问题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,真是看足了好几场大戏,笑过骂过之后,还是安分做自己的事儿吧。

中国梦

“很多很多年前,如果美国发生了这样的状况,也许中国人会感到很开心,‘你看,美国又糟糕了’。但是今天的中国人会格外地希望美国尽早好起来,因为我们有几千亿的钱在美国。”
我们还有大量产品等待着装上货船,送到美国来。如果美国的经济进一步转好,这些货品背后,就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增长的工资,是他重新拥有的就业岗位,以及家庭的幸福。

中国梦已经从过去的国家梦成长为每个个体的梦想,可以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,这在国家存亡之际都是不可能的,所以我们一直倡导和平和发展,因为中国深知战争的痛苦和危害。
在总体和平的今天,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不大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冲突,所以有冷战意味的贸易战就来了,就国力而言,美国确实还是世界第一,但中国人从来都不喜战,更不怕战…怎么写着写着,还激动起来了…
其实想说的是,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,这场危机的到来,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,全身而退的,结局必定是两败俱伤的。

总结

《白说》这本书值得多读细读,
然后,或许,有些时候,应该静下心来多看看这个世界。

打赏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